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 /oa 重视代谢变化在重症病人营养治疗中的作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1 2025年04月02 00:00 2025年01期 1 6 1045256 王新颖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2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对比普通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病人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2019 年 1 月至2021年12 月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营养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差异。 结果:将178例病人根据肠外营养中是否添加谷氨酰胺分为对照组(普通营养治疗,n = 120)和观察组(谷氨酰胺强化的营养治疗,n = 58)。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Clavien-Dindo分级≥Ⅲ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17%(17/120)和3.45%(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30)。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较对照组恢复早,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 &lt; 0.05);两组的30 d再入院率无明显差异(P = 0.393)。两组病人术后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中性粒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比值、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gt;0.05);两组病人术后的淋巴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尿素氮水平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P &lt; 0.05)。 结论:相较于普通营养支持,术后肠外补充谷氨酰胺可降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改善病人免疫功能及降低炎症水平。 2025年04月02 00:00 2025年01期 7 14 1232165 王继伟,黄 勇,张 桃,王麦建,郑兴斌,谢 铭 含ω-3鱼油脂肪乳肠外营养制剂对早期肠瘘炎症状态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3 目的:研究含ω-3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制剂对早期肠瘘病人炎症状态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六科就诊的早期肠瘘病人28例,根据肠外营养中是否添加含ω-3鱼油脂肪乳分为对照组(n = 15,单纯肠外营养治疗组)和研究组(n = 13,肠外营养治疗+ω-3 鱼油脂肪乳)。观察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血液中炎症因子、营养及免疫情况,收集入院第1天和第14天时的粪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肠道菌群。 结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以及入院第1天时的炎症、营养、免疫状况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gt; 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周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谷氨酰转肽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酰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肌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gt; 0.05),而研究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3和P = 0.01)。此外,研究组肠道菌群的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两周后两 组 病 人 细 菌 属 水 平 上 Bacteroides_uniformis、Parabacteroides_merdae、Alistipes_finegoldii、Streptococcus_constellatus、Christensenella_minuta菌群丰度存在差异(P &lt; 0.05)。 结论:含ω-3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制剂能够降低早期肠瘘病人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能够减轻炎症。 2025年04月02 00:00 2025年01期 15 22 1945823 周 郑<sup>1</sup>,<sup>2</sup>,<sup>3</sup>,魏坤建<sup>1</sup>,<sup>2</sup>,<sup>3</sup>,许 群<sup>1</sup>,<sup>4</sup>,郭 凯<sup>1</sup>,宫 婷<sup>1</sup>,顾国胜<sup>1</sup>,<sup>2</sup>,<sup>3</sup> PICU病儿营养风险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4 目的:调查PICU病儿营养风险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对所有入住北京儿童医院PICU的年龄在1岁至18岁的病儿,采用儿科Yorkhill营养不良评分工具(PYMS)和病儿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 结果:共调查492例PICU病儿,首次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无/低营养风险32例(占6.5%),中风险76例(占15.4%),高风险384例(占78.1%),中/高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达93.5%,营养风险PYMS评分为(2.61± 1.4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儿体质指数、入院前发热时间、白细胞、病儿主诊断、病儿生病前饮食量、病儿父亲学历等是PICU病儿营养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P &lt; 0.05)。 结论:PICU病儿处于营养高风险状态,建议PICU应规范开展营养筛查工作,早期识别营养高风险病儿及其影响因素,并积极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干预,以改善PICU病儿的临床结局。 2025年04月02 00:00 2025年01期 23 28 1152225 李莲叶,段颖杰,李广玉,李 奇,毛 矛,田 雨,吕东雪,张 薇,刘新慧 早期间断肠内营养联合血糖优化管理在心脏外科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5 目的:探讨早期间断肠内营养联合血糖优化管理方案在心脏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构建心脏外科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早期间断肠内营养与血糖优化管理方案,前瞻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心脏外科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 = 100)和观察组(n = 100),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与血糖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早期间断肠内营养联合血糖优化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营养相关结局指标、血糖管理质量指标及病人预后指标。 结果:实施早期间断肠内营养联合血糖优化管理方案后,观察组病人营养相关指标(血清前清蛋白、血红蛋白、7d热卡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lt; 0.05);观察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胰岛素使用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lt; 0.05),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lt; 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lt;0.05)。 结论:早期间断肠内营养联合血糖优化管理可有效改善心脏外科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的营养状态,减少血糖波动,提升血糖管理质量,促进病人转归及预后。 2025年04月02 00:00 2025年01期 29 34 1167721 黄 润,徐 敏,张海波,朱益雷 肠瘘合并肌少症病人内脏脂肪面积和腹肌面积指数比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6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在合并严重腹腔粘连的肌少症病人中,内脏脂肪面积与总腹肌面积指数比(VFA/TAMAI) 对小肠瘘切除术后炎性肠梗阻(PII)的可预测性。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小肠瘘切除的肌少症病人,收集病人术前术中资料,采用单因素筛选后再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将VFA/TAMAI作为潜在PII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结果:在本研究中,共纳入132名符合条件的病人,其中男性79(59.8%)名,中位年龄为52(39 ~ 61)岁。24(18.2%)例发生PII,术后4(2,5)d病人出现临时排便。在 2(1,2)d 的临时排便后再梗阻的持续时间为 21(19,27)d。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提示,VFA/TAMAI(HR = 0.81,95%CI:0.65 ~ 0.99, P = 0.04)对肠功能恢复有负面影响。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 VFA/TAMAI 与 PII 相关(OR =3.89, 95%CI: 1.88 ~ 7.92, P &lt; 0.001)。 结论:内脏脂肪面积和总腹肌面积指数比与严重腹腔粘连病人小肠瘘切除术后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相关。 2025年04月02 00:00 2025年01期 35 41 1132346 李 静,陈 敏,马云丽 体成分分析指导膳食结构调整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血糖、血脂、体质量增长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7 目的:评价体成分分析指导膳食结构调整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病人血糖、血脂、体质量增长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入2021年5月 ~ 2023年10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GDM病人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1例。A组予以GDM常规营养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依据体成分分析进行膳食结构调整。另选择同期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糖、血脂、体质量增长和妊娠结局。 结果:干预后,三组FPG、2hPG水平显著降低,TC、TG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A组和B组HbA1c水平显著降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P &lt; 0.05)。A组干预后FPG、2hPG、HbA1c、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P &lt; 0.05)。B组干预后FPG、TC、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lt; 0.05)。A组和B组分娩前体质量、孕期增加体质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B组显著小于A组(P &lt; 0.05)。对照组和B组孕期体质量增加达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gt;0.05),但均显著高于A组(P &lt; 0.05)。对照组和B组剖宫产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gt; 0.05),但均显著低于A组(P &lt; 0.05)。 结论:体成分分析指导膳食结构调整有助于控制GDM病人的血糖水平,维持孕期体质量合理增长,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2025年04月02 00:00 2025年01期 42 47 1214197 廖婵婵,徐海霞,张红萍 临时性回肠造口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8 目的:分析临时性回肠造口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期间腹泻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3年1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临时性回肠造口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病人154例。根据病人是否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分为腹泻组和非腹泻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显著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临时性回肠造口重症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期间腹泻的影响因素。 结果:154 例病人中共 43 例在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发生了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27.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内营养输注速度(OR = 6.342, P = 0.001,95%CI: 2.055 ~19.572)、抗生素的使用种类(OR = 8.342, P = 0.013,95%CI: 1.577 ~ 44.119)、机械通气(OR = 7.011, P = 0.001, 95%CI: 2.272 ~21.629)、肠内营养制剂类型(OR = 6.497, P = 0.001,95%CI: 2.177 ~ 19.392)及糖尿病(OR = 3.321, P = 0.036,95%CI: 1.080 ~ 10.215)与临时性回肠造口重症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有关。 结论:临时性回肠造口重症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期间腹泻的发生率较高,营养治疗期间应关注肠内营养输注速度、抗生素使用、机械通气、肠内营养制剂类型及糖尿病。 2025年04月02 00:00 2025年01期 48 53 1103705 胡佳佳<sup>1</sup>,顾璐璐<sup>1</sup>,吴翠丽<sup>1</sup>,叶向红<sup>1</sup>,蒋 妍<sup>2</sup>,王新颖<sup>1</sup> 肠道微生态改变对肝硬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9 肠道微生态改变与肝硬化及肝硬化并发肌肉减少症的关系密切,目前已经有一些治疗手段通过对肠道菌群进行干预,从而帮助治疗肝硬化及肝硬化肌少症,近年来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肝硬化时肠道微生态的具体变化、肠道微生态改变影响肝硬化病人肌肉状态的机制、肠道微生态干预在肝硬化及肝硬化肌少症防治中的价值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肝硬化及并发的肌少症的诊治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2025年04月02 00:00 2025年01期 54 59 1080729 张润南<sup>1</sup>,赵中华<sup>2</sup>,李亚桐 <sup>2</sup>,陈强谱<sup>1</sup>,<sup>2</sup> 1例狼疮性肠炎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案例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0 2025年04月02 00:00 2025年01期 60 64 1447196 李 喆 <sup>1</sup>,朱淑华 <sup>1</sup>,陈 晨 <sup>2</sup>,高学金 <sup>3</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