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 /oa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外科重症病人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一项基于MIMIC-IV数据库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1 目的: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外科重症病人术后急性呼吸衰竭(ARF)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MIMIC-IV)数据库中收录的2008~2019年之间老年外科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术后ARF的危险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描绘术前GNRI与术后ARF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净重分类改进(NRI)与综合判别改进(IDI)比较术前GNRI纳入预测模型后预测效能的改变。 结果:共纳入6 032例病人,其中术后ARF为794(13.2%)例,术后ARF组的术前GNRI明显低于无ARF组(中位数:94 vs 107,P &lt;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NRI判定存在营养风险是术后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低风险,P = 0.018;中风险,P &lt; 0.001;高风险,P &lt; 0.001)。RCS分析显示术前GNRI与术后ARF呈非线性相关。ROC曲线、NRI与IDI均显示,将GNRI纳入术后ARF预测模型中可显著提高其预测能力(均P &lt; 0.001)。 结论:术前GNRI判定存在营养风险是外科重症病人术后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将GNRI纳入术后ARF预测模型中可显著提高其预测能力。 2023年12月10 00:00 2023年06期 321 327 1642097 王世杰,章 黎,周品闻,张玉鹏,肖亚琴,解廷斌,王新颖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生物电阻抗相位角与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2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相位角(PA)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营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的115例住院UC病人,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营养指标(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及人体成分),测量PA值。根据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的营养不良(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根据PA水平将UC病人分为正常PA组和低PA组,比较两组间病人临床特征、营养指标的差异,分析PA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UC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低PA组40例(34.78%),正常PA组75例(65.2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预测营养不良的PA女性最佳截断值为4.57°,灵敏度和特异性为0.778和0.905,男性最佳截断值为 5.48°,敏感度和特异性为 0.784 和 0.812。与正常 PA 组比较,低 PA 组的营养不良病人比例更高(P &lt;0.001),身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前白蛋白、血红蛋白(Hb)水平更低(P &lt; 0.05);人体成分中的骨骼肌、身体细胞量(BCM)、骨矿物质含量(BMC)、腰围、四肢骨骼肌指数(SMI)、去脂体质量(FFM)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 &lt; 0.05),浮肿指数更高(P &lt; 0.001),重度疾病活动比例及改良Mayo评分更高(P &lt; 0.01),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更高(P &lt; 0.05);住院费用更高(P &lt; 0.001)、住院时间更长(P &lt; 0.001)。PA与BMI、Alb、Hb、骨骼肌、BCM、BMC、SMI、FFM 呈正相关(P &lt; 0.05),与浮肿指数、CRP 及 ESR 呈负相关(P &lt; 0.001)。低 PA(OR = 0.016,P = 0.047)和低FFM(OR = 0.528,P = 0.006)是UC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PA可以较好的预测住院UC病人营养不良,低PA组UC病人更容易合并营养不良、人体成分不同程度降低,炎症指标更高,住院时间及费用更高,可推荐PA作为住院UC病人营养评估的常规检测指标。 2023年12月10 00:00 2023年06期 328 333 1478820 刘仁娟<sup>1</sup>,田字彬<sup>1</sup>,王丹丹 <sup>2</sup>,刘思凡 <sup>3</sup>,刘爱玲 <sup>1</sup>,荆 雪 <sup>1</sup>,丁雪丽 <sup>1</sup> 炎症指标和白蛋白对顽固性便秘金陵术后肠道菌群紊乱的早期诊断价值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3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指标(包括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对顽固性便秘金陵术后发生肠道菌群紊乱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诊断为顽固性便秘的住院病人,纳入符合标准的174例病人,分非肠道菌群紊乱组(159例)和肠道菌群紊乱组(15例),分析病人临床表现和发生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在肠道菌群紊乱中早期诊断价值。计算最佳截断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与非肠道菌群紊乱组比较,肠道菌群紊乱组术后CRP 明显增高(P &lt; 0.01),而LYM和ALB显著减低(P &lt;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LYM、CRP和ALB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7、0.943和0.792。三者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62 × 109/L、105mg/L和33.0 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91.2%、93.3%和81.1%、80.0%和76.1%。联合预测肠道菌群紊乱AUC为0.974。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术后LYM ≤ 0.62×109/L、CRP &gt; 105 mg/L和ALB ≤ 33.0 g/L是发生肠道菌群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P &lt; 0.05)。 结论:术后LYM、CRP和ALB是顽固性便秘金陵术后肠道菌群紊乱的独立影响因素,具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2023年12月10 00:00 2023年06期 334 339 1482629 李向阳,冯啸波,刘家欢,姜 军,姚 瑶,杭振宁,杨 彦,倪 玲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捏力及握力与肌肉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4 目的:探讨MHD病人捏力及握力与肌肉质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纳入2021年3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的病人。测量其透析前的捏力、握力,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其瘦体质量、人体细胞质量等身体成分,并收集病人的身高、体质量、上臂肌围等人体测量数据以及透析前血液生化指标。根据握力的性别特异性分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特征。通过Spearman或Pearson、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MHD病人的捏力、握力与肌肉质量及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MHD病人140例。与正常握力组(n = 28)比较,低握力组(n = 112)的病人年龄较大,血清肌酐、白蛋白、前白蛋白、铜蓝蛋白、PS、小腿围、瘦体质量、BCM、mCI均更低,而CRP、IL-6、BF%、7分SGA≤及GNRI&lt;91.2的营养风险均更高(P &lt; 0.05)。多变量后退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较高的捏力值与较高的肌酐、瘦体质量和骨骼肌质量及较低的白介素-6独立相关,较高的握力数值与较高的血清肌酐和瘦体质量及较低的年龄、白介素-6独立相关(P &lt; 0.05)。 结论:在MHD病人中,捏力、握力与生物电阻频谱分析测量的瘦体质量、人体细胞质量、骨骼肌肉群呈正相关关系,提示捏力及握力均可作为评价MHD病人肌肉功能的一个良好指标。 2023年12月10 00:00 2023年06期 340 346 1503729 邢婷婷<sup>1</sup>,李嘉琪 <sup>2</sup>,刘 云 <sup>1</sup>,<sup>3</sup>,刘 岩 <sup>1</sup>,<sup>3</sup>,钟小仕 <sup>3</sup>,谭荣韶<sup>1</sup>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5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性。 方法:自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人571例,根据病人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将病人分为感染组(n = 67)和对照组(n = 504),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征,分析GNRI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同时分析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病人GNRI水平显著降低[(93.71 ± 8.45) vs. (97.12 ± 3.89), P &lt; 0.001];感染组接受术前化疗的病人比例显著增高(8.96% vs. 3.37%, P = 0.029)。GNRI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不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652(95%可信区间:0.567 ~ 0.737)。GNRI ≤ 98和接受术前化疗是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lt; 0.05)。 结论:GNRI降低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有关,给予适当的营养治疗。 2023年12月10 00:00 2023年06期 347 350 1376393 祁爱英,陈玉辉 腹部创伤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6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的117例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腹部创伤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将病人分为肠内营养喂养耐受组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组,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 &lt; 0.05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腹部创伤病人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喂养不耐受对腹部创伤病人预后的影响。 结果:肠内营养喂养耐受组75例,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组4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在腹腔开放、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儿茶酚胺类药物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lt;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腔开放(OR = 6.598,95%CI:1.349 ~ 32.256,P &lt; 0.05)、ISS(OR = 5.555,95%CI:1.978~ 15.599,P &lt; 0.05)、肠内营养开始时间(OR = 3.566,95%CI:1.174 ~ 10.835,P &lt; 0.05)是引起腹部创伤病人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两组病人肠内营养达标天数、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性并发症、3个月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lt; 0.05)。 结论:ISS评分越高、开始肠内营养时间越迟、行腹腔开放治疗会增加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风险,以及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对预后有不利影响。 2023年12月10 00:00 2023年06期 351 356 1456823 徐 瑶 <sup>1</sup>,叶向红<sup>2</sup>,李嘉琪 <sup>3</sup>,左俊焘<sup>3</sup>,谢文慧 <sup>1</sup> 集成实时成像技术在成人危重症病人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7 目的:探讨基于集成实时成像技术的床旁可视化鼻肠管置管用于成人危重病人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 2022年 1月至 2022年 12月就诊于常州市第一人民重症医学科需要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对照组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置管,两组病人置管后均采用 X线腹部平片确认管道尖端位置,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并发症(包括鼻黏膜出血、胃肠黏膜出血、误入病人气道、生命体征警报事件)的发生率、首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 X线摄片符合率。 结果:共纳入 108例病人,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均为 54例,两组病人置管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6.67%、40.74%,其中误入病人气道发生率分别为,0、16.67%,首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分别为 90.74%,59.26%,置管时间分别为(21.15 ± 18.16)min,(29.63 ± 17.2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lt;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X线摄片符合率分别为 100%,88.89%,Kappa值分别为 1.000,0.770 。 结论:利用集成实时成像技术辅助危重病人床边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可降低置管总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可降低误入病人气道的风险,提高首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且与 X线摄片符合率高,尤其适用于AGI分级 I级-III级的危重病人。 2023年12月10 00:00 2023年06期 357 362 1553308 张 敏 <sup>1</sup>,陆素英 <sup>1</sup>,韩小云 <sup>2</sup>,吴智水 <sup>2</sup>,杨 靖 <sup>1</sup>,陈建芬 <sup>1</sup>,郑 峰 <sup>3</sup> 漏斗胸病儿营养状况及膳食摄入情况调查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8 目的:明确漏斗胸病儿营养状况和膳食摄入情况与漏斗胸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漏斗胸围术期营养支持和出院后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 2022年 1月至 2023年 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就诊并在临床营养科进行营养管理的 62例漏斗胸病儿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膳食分析情况。 结果:62例漏斗胸病儿中存在营养不良 39人(62.9%),存在心肺功能受损的病儿有 43例(69.4%),心肺功能受损组 BMI和 BAZ明显低于正常组(P &lt; 0.05),两组间身高无明显差异。心肺功能受损组每日能量摄入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组(P &lt; 0.05),Haller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 &lt;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能量摄入百分比与 Haller指数负相关(r = -0.314,P = 0.032),BAZ值与 Haller指数负相关(r = -0.3,P = 0.032),BAZ值与能量摄入百分比正相关(r=0.29,P = 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大部分就诊的漏斗胸病儿存在能量摄入不足和营养不良,畸形程度越严重对膳食摄入和营养状况的影响越大。 2023年12月10 00:00 2023年06期 363 367374 1468383 王静文<sup>1</sup>,万园园<sup>1</sup>,夏晓娜<sup>1</sup>,朱 亭<sup>1</sup>,潘 键 <sup>1</sup>,唐维兵<sup>1</sup>,王 洋 <sup>2</sup>,戚继荣<sup>2</sup> IL-6/STAT3信号通路在脓毒症所致骨骼肌消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9 目的:探索 IL-6/STAT3信号通路在腹腔脓毒症所导致的骨骼肌消耗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 方法:10周龄 SPF级 C57BL/6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盲肠结扎穿孔制备腹腔脓毒症组后,在脓毒症组内随机分为对照脓毒症组、脓毒症+抗 IL-6单抗组以及脓毒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AG490组,以观察阻断 IL-6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小鼠骨骼肌消耗的影响。实验周期为 72 h,抗 IL-6单抗组及 AG490的给药方式均为腹腔注射,每24小时给药一次。实验结束后留取小鼠的双侧后肢背侧腓肠肌,称重后制作骨骼肌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骨骼肌层粘连蛋白(Laminin蛋白),并检测小鼠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q-PCR以及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小鼠骨骼肌萎缩和炎症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小鼠的 IL-6信号通路显著激活,表现为建模后 24 h、48 h 以及 72 h 的 IL-6 水平及 p-STAT3/STAT3 比值显著升高(P &lt; 0.05),而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YHC)含量显著下降(P &lt; 0.05)。通过腹腔注射抗 IL-6单抗组或者 AG490阻断 IL-6/STAT3信号通路,可显著的增加小鼠的体质量及腓肠肌重量(P &lt; 0.05),且增加小鼠的骨骼肌平均肌纤维面积及骨骼肌平均纤维直径(P &lt;0.01),并显著的降低骨骼肌组织中萎缩相关基因 Murf-1(P &lt; 0.05)和 Atrogin-1(P &lt; 0.05)的表达。同时,小鼠的骨骼肌 MYHC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 &lt; 0.01)。 结论:脓毒症状态下,IL-6升高导致的 IL-6/STAT3 信号通路激活是导致骨骼肌组织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增加 IL-6的清除,或者阻断 IL-6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可有效的改善脓毒症小鼠的骨骼肌消耗情况。 2023年12月10 00:00 2023年06期 368 374 2165687 黄利民<sup>1</sup>,徐源佑 <sup>2</sup>,王璐璐<sup>2</sup>,陈鑫玥 <sup>2</sup>,段 婷 <sup>2</sup>,陆国玉 <sup>1</sup>,<sup>2</sup> 艾司奥美拉唑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10 目的:研究艾司奥美拉唑(EMZ)对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影响。 方法:将 7只大鼠置于代谢笼中饲养,灌胃 EMZ(3.6 mg/kg体质量),每日 1次,连续灌胃 14 d。分别在 EMZ给药前及给药后两周收集大鼠新鲜粪便,应用 16SrRNA高通量测序,确定粪便细菌组成。 结果:EMZ灌胃两周后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明显改变,肠单胞菌属(Intestinimonas)、嗅杆菌属(Odoribacter)和卵形拟杆菌(Bacteroides-ovatus)相对丰度较给药前明显升高(P &lt; 0.05);与此相反,米氏链球菌(Streptococcus_merionis)、萨特氏科(Sutterellaceae)、副拟杆菌属(Parasutterella)、假黄酮素属(Pseudoflavonifractor)、醋酐菌属(Acetanaerobacterium)、瘤胃球杆菌(Rumenbacterium)和厚壁杆菌属(Firmicutes_bacterium),给药两周后相对丰度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 &lt; 0.05)。在科水平,给药两周后瘤胃球菌科细菌相对丰度明显低于给药前(P &lt; 0.05)。EMZ给药后肠道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给药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 &gt; 0.05)。 结论:EMZ处理可导致肠道菌群组成变化,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影响。使用 EMZ两周会引起一些肠道共生菌相对丰度改变,如瘤胃球菌等相对丰度降低,可能导致肠道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 2023年12月10 00:00 2023年06期 375 380 3683245 贾 茹,魏世杰,陈文华,贺少龙,付 岩 1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的营养治疗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11 2023年12月10 00:00 2023年06期 381 384 2675541 邱进寿<sup>1</sup>,吴雅云<sup>2</sup>,林进皇<sup>1</sup>,郑丽玲 <sup>3</sup>